跳脫框架,賦予孩子自我探索的空白空間!徐昀超無相設計工作室,改造逾40年老舊校園

by finnhooooo

孩子的美感教育,必須從環境下手。
「孩子需要的是一座小鎮,而不只是一排教室」徐昀超過去任職OMA大都會建築事務所,參與Rem Koolhaas設計規劃的深圳交易所建築,先前亦於美國習讀建築。而回到家鄉創業,面對本次的幼兒園設計,他在現代主義的經典美學基礎上,注入「無相設計」的品牌哲學,以開放邊界、不囿於定式、不限於定形的思考,讓校園空間源於自然、回歸人性。

改造後的校園建築,猶如城市中開出新花朵/Photo Credit: 是然建築攝影

拋開舊有思維
徐昀超拋開傳統認為要有大操場、大教室和多功能空間規劃,才是“好學校”的窠臼,「幼稚園是孩子們踏入社會的第一步,應該是開放且自由的」並以「森林博物館之幼稚園」(Kindergarten of Museum Forest)為本案設計主題。

位於深圳的第二幼稚園,是該市政府1982年創立的首批公共幼稚園之一。40多年來,學校見證城市的成長,也構成在地居民的集體情感和記憶,然周邊環境擁擠、基地面積與重建預算亦有限,建築師徐昀超仍然希望可以為在地孩子和舊建築盡一份心力。

孩子的視角為焦點
設計前,徐昀超漫步老舊校園的樹林,聽見孩子們自由奔跑嬉鬧的聲音傳來,讓他從一個父親或建築師的視角開始思考,幼兒與成人對空間尺度的情感連結明顯不同。一條相同的步道,已受社會制約的成人會為了追求效率,以最快速度抵達目的地,但是孩童卻會被沿途的小花、蝴蝶吸引,隨環境自我發展。因此,孩子的感受便成為設計焦點。

Photo Credit: 徐昀超無相設計工作室

因應環境降低相擾
觀察設計基地的環境,緊貼著周圍的住宅社區和街道,為了避免收到影響,藉此衍生出發散的空間軸線,教室群一反傳統直線序列的格局,背向道路,朝社區之間的空隙交錯排列,降低相擾之餘,形成由內而外延伸的半露天走道,使建築盡情徜徉於充沛的自然陽光和微風。

同時,透過「借景」手法將社區景觀引入校園,並從中嵌入蔥鬱樹林為自然介質,讓孩子在教室以外的戶外空間,頻繁接觸大自然。

自然樹林介入擁擠社區與校園之間,形成茂然生意的綠色圍籬/Photo Credit: 是然建築攝影

創造空白塗鴉牆
在徐昀超的眼中,幼稚園不應該是孩子的遊樂園,而是空白的塗鴉牆。他將遊樂園比喻為白底黑線的著色本,彼些喧嘩繽紛的色彩和遊具,就如同黑白線條約束了孩子自由發揮想像的空間。因此,不如在校園裡創造「空白空間」,拋開所有規則和預設立場,讓孩子自己建立遊戲規則,自我探索。

校園環境的教室和公共領域,沒有誇張、複雜或強調童趣的造型和色彩。反而,以乳白色外牆、溫暖木質的室內裝飾和透亮清玻璃,與擁擠社區形成對比之餘,也自然而然地融入地景。

水泥叢林的白色花朵
新建築造型反映周圍環境,彷彿在摩天大樓密集的城市中盛開出花朵,輕盈地生長並向外綻放,輕透的弧形虛空間消除死角,讓孩子圍著校園無限循環,自在奔跑、遊戲。一樓橢圓形環狀走廊連結入口,二樓的露天走廊則銜接新舊建築,打造成有遮蔽功能的結構,穿梭各場域之間都能免於日曬雨淋,創造友善使用者的環境。

為了改善校園環境的教學品質,創造了自由開放的建築軸線/Photo Credit: 是然建築攝影

承襲過去,銜接未來
施工過程中,徐昀超保留校園的古樹和立足40年的白鹿雕塑,嶄新校園融合過去痕跡,讓幼稚園的現任老師感動地說「看見新大樓和老大樓一起擁抱庭院裡的白鹿雕塑,令人感到非常欣慰」。

「期許建築可以像孩子一樣自由,沒有框架、約束,陪伴著孩子和老師一起成長」徐昀超規劃的深圳第二幼稚園,在40多年後重生,刷新在地人的記憶接軌未來,讓孩子在無拘無束的空白環境中生長,如同大自然的花草般綻放自由之美。

舊白鹿雕塑和新白色建築,藉由設計規劃融合為新校園景觀/Photo Credit: 是然建築攝影

校園的自由循環動線,消弭死角建立安全性/Photo Credit: 是然建築攝影
建築猶如花草般自由綻放,陪伴孩子一起成長/Photo Credit: 是然建築攝影

Related Articl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