佇立山海之間,平凡的常民生活元素,也是藝術。
台東知本的自然野台
2024年台東光祭,丁尺建築事務所受邀創作「山海野台」,這件期間限定的裝置作品(展期已結束),以超過650張白鐵椅組合成龐然巨物,宛如台東知本翻湧的地殼,又像是攪動的海浪。中間設有一座隧道,邀請觀眾穿梭其中,重新感受習以為常的山海地景。

Ready-made重新演繹
這件作品由丁尺建築事務所與葉廣設計工作室攜手打造。建築師黃卓仁分享:「我們整合地景與 Ready-made 現成物件兩種設計概念來創作。」Ready-made 強調將現有物件重新組合,發掘其不同面向與美感。此次,團隊選用台灣常見的白鐵椅凳為媒材,運用其反光特性,回應「光」祭的主題。

戲棚下的白鐵椅
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野台戲,或是知道野台戲嗎?台灣傳統廟會酬神時,廟埕廣場常見露天搭建的戲棚,歌仔戲演員從五彩斑斕的簾幕後方亮相,耍花槍、擺架勢,一個眼神便能牽動台下觀眾的情緒,讓人拍手叫好。
如今,這般熱鬧的場景已逐漸消失,但那張拖行時喀喀作響的白鐵椅,仍是街頭巷尾小吃店的常見物品,簡單平凡,卻成為這次台東光祭 野台戲 的主角。

光之山海,拔地而起
裝置主體以 白鐵椅凳 組裝成兩片高聳的牆體,中間夾著一條通道,上方交錯擺放兩張椅凳,一正一反。白天時,陽光灑落,椅面如鏡,朝下反映草地綠意,朝上映照藍天白雲,使整座裝置融入地景。入夜後,作品透過光影詮釋知本的自然元素。紅色光源象徵地殼岩漿孕育的溫泉,藍色光源則代表海浪與水圳,兩道光影交織,宛如大地裂變後拔地而起的山巒,在水霧映襯下,亦彷彿草原上綻放的花朵,完美演繹這片水圳流經的偌大草原。


日常之外的建築藝術
「山海野台」位於熙來攘往的街道旁,遠遠望去,宛如一座神祕的外星生物,當人們走近細看,才發現它蘊含著台灣的日常風景與山海地貌。
一邊望山,一邊望海。「我們想像,當人站在隧道中央,山與海將成為舞台的背景。」建築師黃卓仁描繪當時的期許。隧道上方的兩張椅凳,如同建築的拱頂石(keystone),也如同野台戲棚中的聚光燈(spotlight),藉由日照或燈光,在大草原,演繹一場屬於台東的野台戲,讓人們重新看待自然景觀,感受藝術與生活結合之美。
- Information
- Project: Opera of Mountains and Waves
- Purpose: Exhibition
- Design Studio: JR Architects, 葉廣工作室
- Location: Taitung
- Photography: 都市藝術股份有限公司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