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倫多百年老建築重獲新生,錯視窗戶引光入室

by finnhooooo

你的眼睛背叛了你的心!
看看牆壁上的窗戶,猜哪一扇才是真的立體呢?

答案:都不是。

加拿大多倫多的聖克萊爾街角有一幢灰白色建築,牆壁上窗戶超立體,但每扇窗陰影角度卻都不一樣,這是加拿大Dubbeldam Architecture + Design建築設計事務所的趣味巧思,他們買下原本老舊不堪的廢棄建築作為事務所的辦公室,進行徹頭徹尾的大翻修,並在外牆窗戶上利用平面繪畫創造立體錯視,讓老屋頓時成為引人注目的新焦點。

你家附近也有廢棄老屋嗎?說不定它是潛力股喔!
這幢具有百年歷史的三層樓磚造建築,因年久失修而日漸荒廢,Dubbeldam Architecture + Design建築設計事務所看見它的潛力,承接下整棟建築,將自家辦公室配置在三樓;二樓是由事務所創辦人Heather Dubbeldam跟合夥人Kevin McIntosh創立的Lokaal共享空間,希望為多倫多在地的創意、設計人提供辦公室;一樓則是由行銷公司和咖啡店進駐,讓見證城市的過去的建築,未來也能繼續為在地居民服務,用一杯咖啡創造建築城市與人的互動;而有挑高設計的地下室也作為緊急居住空間開放提供給有急需的人。不只是活化建築,同時促動社區交流。

老舊建築翻新重生,錯視窗戶引導自然光
翻新之前,建築外牆相當老舊,磚塊大小不一、灰水泥四處斑駁剝落,窗戶位置也很隨機,視覺上相當凌亂頹圮。藉此,Dubbeldam事務所首先放大並整合窗戶開口,從室內往外看,能夠盡覽相當熱鬧的聖克萊爾街(St. Clair Avenue),為辦公室導入街道的風景和自然光,增加建築的透明度使其融入周遭環境,輕透玻璃也比原本的磚牆親切,讓人們更想走入空間一探究竟。

不過,最特別的還是建築立面處理。整個建築立面的每扇窗戶周圍都畫上了陰影,猛一看就像是特別猛烈的太陽光照耀在窗戶上,明暗對比超級立體,三維的錯視吸引不少過路人的關注,細看會發現每扇窗戶的陰影角度都不同,格外有趣。

狹長建築空間,開放設計交流區
這幢百年建築為狹長屋形,入口和樓梯座落在房屋中心,室內格局大多隨著樓梯分為前後段。位居三樓的Dubbeldam事務所,從樓梯間便運用木質格柵表現設計風格。入口的事務所形象牆同樣採用格柵,融入「DUBBELDAM」字樣鏤空,隨著牆面將視覺引向工作空間。接待櫃檯、辦公區、討論區依序遞進,安排在房屋前段。事務所創辦人Heather Dubbeldam相當重視設計創意的溝通與交流,所以將面向聖克萊爾街,視野和採光最好的空間擺入一張大桌子,周圍牆面設計為書櫃和材料庫,讓同仁隨時來此攤開圖面取材討論,L字轉角大窗將視線往外延伸,進一步延展了空間感。

房屋後段,採光亦是明亮。另配置大型會議室,以及開放式廚房和用餐區,也都有大型長桌可以作為和工作同仁或業主討論圖面的區域,Heather充分讓辦公空間展現事務所的核心理念,除了團隊交流與溝通,亦反映了工作實用機能和永續性。

木料材質的運用,透過色彩注入活力
而錯視效果也突顯了建築入口的位置。門口以木格柵製作事務所和共享辦公室的招牌,胭脂粉色屋簷隨著人們入內,亦拾級而上,蔓延了整座建築的室內空間。一樓牆面採用樺木夾板和植栽製作樓層指示牆,樓梯台階使用胭脂粉、赤陶土色帶來活力,讓人在上下之間獲得愉悅的心情。

支持在地企業,工匠步行即可上班
Dubbeldam事務所進行建築裝修時,儘可能地採用在地設計師的作品,例如燈具、家具以及紡織品都是在當地採購,且這幢建築有80%的裝修材料都來自在地店家和木材場,甚至結構工程師、木工、鐵工都是在地職人,讓他們能夠步行上班。 經過一番整頓,原本的廢棄老屋頓時變身成為觀光景點,二樓Lokaal共享工作空間是當地許多創意設計人士的創業起點,使得這幢建築由外而內都孕育著創意。老屋新生,不只活化廢棄老建築、改善市容,同時也推動都市更新計畫,為鄰里環境帶來活力與多樣性。

  • Information
  • Project: Dubbeldam Office
  • Purpose: Office, Cafe
  • Architect: Dubbeldam Architecture + Design
  • Project Team:  Heather Dubbeldam, Scott Sampson, Andrew Snow, Kevin McIntosh, Joseph Villahermosa, Gigi Presentey, Kelsey Wilkinson
  • Location: St. Clair West, Toronto, ON
  • Photograph: Scott Norsworthy

Related Articl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