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加坡建築師眼中的侘寂,是不假修飾的自然永續。Kaizen Architecture建築事務所創辦人Melvin Keng的私宅設計

by finnhooooo
以自我視角出發的個人私宅,充滿回憶與自由/Photo Credit: KHOOGJ

從建築師視角看見家空間的自由與彈性。

後疫情時代為住宅空間帶來新設計思考,新加坡Kaizen Architecture建築事務所的創辦人Melvin Keng,近期規劃私宅之際,便提出「適應性住宅」(Adaptive Home)此一概念,認為家的領域,可能還需加入工作、健身、冥想等機能,因應日常生活的多重可能性。

從三房轉化為開放格局,創造更為流暢通透的居家動線/Photo Credit: Kaizen Architecture

源自密斯凡德羅的開放設計
Melvin於新加坡公宅的三房公寓裡,注入密斯凡德羅提倡的開放式平面格局,拆除三房實牆,創造流暢寬敞的室內場域,善用傢俱、客製化木作櫃體,重新分界,定義空間機能。

Terrace Flat室內平面格局/Photo Credit: Kaizen Architecture

U型三面櫃體為空間核心
寬敞空無的開放場域,利用天花板梁下高度,居中置入一座U型圓角櫃體。此座櫃體涵括日常生活的核心需求,包含收納櫃、衣櫃和臥室床頭櫃,為室內形成回字動線之餘,也銜接廚房、衛浴等空間,讓居住者圍繞一處軸心遊走,活用每寸面積,每踩一步都是實用設計。

座落空間中心的U型圓角櫃是生活主軸,與中島結合行程回字形動線/Photo Credit: KHOOGJ

3米中島是餐桌也是工作桌
考量平時用餐和朋友來聚會的習慣,Melvin在圓角櫃體前方,設計了一座3米長的中島桌。「這裡是我一天裡待最久的地方,因為它不只是中島,也是我居家辦公的工作桌。」以片狀夾板垂直水平組合構成的中島桌,特別加入圓形植栽端景設計,闡述著幾何建築的微型語彙,他日常泡咖啡、工作、閱讀大多在這裡度過,無形之間,中島依循生活行為,便成為這座公寓的靈魂角色。

中島是餐桌椅也是工作區,是屋主最長時間停留的地方/Photo Credit: KHOOGJ

兒時記憶的陽台花園
「記得小時候回家前,都要先經過戶外門廊跟花園」Melvin回溯兒時記憶,這次發想空間格局的時候,特別在入口處,斜切一隅空間,設計成玄關前陽台。地坪鋪設磨石子,種植盆栽、擺放長椅和鞋櫃,以臨摹小時候進入家門前的儀式作為住宅序曲。

如此的陽台設計在新加坡並不常見,當地人多著重室內空間的運用。Melvin特別利用斜切角度,增強從室內望向陽台的視覺景深,同時善用四扇落地玻璃門打造內玄關,模糊了內外分界,藉此,當從家裡走到陽台觀景的時候,更能感受空間領域的轉換。

陽台花園是屋主的兒時記憶,也是他最喜歡的角落/Photo Credit: KHOOGJ
落地玻璃門強調內外分界,讓視野更有望向室外的感覺/Photo Credit: KHOOGJ

侘寂美學蘊含的永續工藝性
為了融入居住和設計的永續性,室內天花板、地面和牆壁一律採用水泥粉光,不另上漆以減少過度施工的碳足跡和廢棄物排放量。木作櫃體和中島也輕手工染色適應熱帶氣候,延長使用壽命,同時保持材料的原始自然感。

與此同時,他也同步思考水電管路的佈線設計,與其埋入牆面或另外設計塑膠線槽維持視覺美觀,不如直接選擇耐用的金屬線路並視其為設計元素的一環,與專業匠師討論後,平整地裸露排列於各個空間裡,並且保留討論過程在牆壁上書寫的記號。

空間每處都是生活藝術的一環/Photo Credit: KHOOGJ

不假修飾的自由與彈性
此些不假修飾、經過時間衍生的痕跡都是侘寂美學的解讀方法之一。空間裡看得見的物品都是展示生活的藝術,充滿自由與彈性。透過木頭夾板的自然溫潤,水泥的質樸,以及金屬材質的俐落,讓這隅空間形成具有個人特色的建築師住宅。

圓角櫃體的其中一面是床頭櫃,體現櫃體的多功能設計/Photo Credit: KHOOGJ

Related Articl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