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隆的多雨,為這座背山望海的城市增添幾許迷離與浪漫。
自小在基隆長大的建築空間設計師Chad,從成大建築系畢業後,回到家鄉創立「島間空間製作所」,從事建築空間設計。Chad家裡經商,且大學畢業設計主題是做都市改造,所以他結合兩者,以自家老透天厝為設計基地,視建築為認識城市的窗,落下「From travel to local」標語,打造出「Hotel Drizzle雨島旅店」。
縱深25米的長屋
基地位置鄰近基隆廟口夜市,建於民國58年,Chad保存原建築立面設計,僅捨去外牆舊有的粉紅色磚,重新訂製一批黑色方磚配合黑白拼貼馬賽克,為街道鋪貼一層煥然新意,「基隆是座古老的城市,在地人有著老貴族的氣質」Chad說著選擇使用黑磚的原因,是希望讓建築褪捨色彩,成為衣裝整潔的低調老紳士,繼續在雨都裡,為旅人介紹這座城市。
黑與紅磚牆
「雨島旅店」的客房種類,涵括上下舖床位的青旅、雙人房、四人房和七人房,室內總計5層樓,客房分散分佈於2至4樓。1樓空間牆面延續黑色調,搭配水泥地坪為旅人減除視覺刺激,盈現放鬆氛圍,也讓紅磚牆適度裸露,展現老建築的粗獷工業感。
保留堆疊城市印象的空間
改造自家建築的時候,Chad將自身對城市的情感傾注於旅店,「直覺公共空間是深色的,房間喜歡用淺灰色,餘下空間則是白色」之所以於客房選用淺灰色,「是因為不想要太有個性,希望讓人想到的是城市,而不是旅館」輕描淡寫的空間輪廓,是襯托基隆的配角,為旅人籌劃舒適的休息品質,隔天又能滿血繼續探索、理解基隆的美。
新舊的緩衝與疏離
設計客房時,刻意內退陽台創造空間與城市間的緩衝與疏離,坐著俯瞰城市,感受港都蘊留的豐厚文化氣息,此處半戶外角落,便如同銜接新與舊的灰色地帶,交會時空之餘,也兼具冷氣室外機收納目的。
天井文化藝廊
透天厝長屋不免俗地會有中庭無採光、陰暗的既有情形,Chad利用樓梯間創造天井,讓陽光從屋頂傾瀉而下。樓梯間周圍皆是走廊,建築的原紅磚牆粉飾純白色彩,迎接陽光,化身成「雨島旅店」的微光藝廊,不定期邀請藝術家與創作者來此展出,為探索城市的旅程添加文藝氣息。
旅店的軟實力
老建築翻新改造過程進行結構補強,強化了室內空間的承載重量。Chad在1樓規劃選物空間推薦書籍及客房內使用的產品,揉塑旅店的文藝型格。同時也有共享廚房,提供旅客簡單烹調吐司、雞蛋、咖啡等輕食,創造旅店溫暖的一面。5樓還有公用洗衣機與屋頂平台可以洗曬衣服、做瑜伽,即便想要一整天待在旅店裡,機能亦相當完善。
處處可見雨都情感
旅店裡處處可見那盞設計獨特的燈具,是Chad在星濱山藝術節第一年,與夥伴研發的職人漁網燈經過幾代延伸的燈具產品,利用漁網重新穿線,設計成輕盈、鏤空、獨具特色的漁網燈,讓燈光散映成美妙光影,重新連結港都的漁業語言。老建築經過設計重劃,創造一扇新的、認識基隆這座雨都的窗。善用黑灰白色調清淺勾勒空間,隱約潛藏舊時代的建築語彙,回應以商業與都市改造的命題,讓城市有了新風景。
- Information
- Project: Hotel Drizzle
- Purpose: Hotel
- Design Studio: 島間空間製作所 Atelier-inter-Island
- Location: Keelung, Taiwan
- Photography: 涂佳豪